中国将为委内瑞拉研制并发射第三颗卫星

委内瑞拉高等教育与科技部部长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于2014年10月5日同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代表签署了由中国为委内瑞拉研制和发射第三颗卫星的合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作为委遥二号卫星项目的总承包商,会同运载火箭、卫星、发射测控、地面应用等分包商承担“委遥二号”卫星的设计、制造、总装、测试、发射和应用处理任务,向委方在轨交付一颗遥感卫星、配套的地面测控、接收和数据处理设备以及相关培训和服务。

委内瑞拉高等教育与科技部部长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于2014年10月5日同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代表签署了由中国为委内瑞拉研制和发射第三颗卫星的合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作为委遥二号卫星项目的总承包商,会同运载火箭、卫星、发射测控、地面应用等分包商承担“委遥二号”卫星的设计、制造、总装、测试、发射和应用处理任务,向委方在轨交付一颗遥感卫星、配套的地面测控、接收和数据处理设备以及相关培训和服务。

       该航天器将以南美反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独立运动领袖安东尼奥·何塞·苏克雷的名字命名。

       在中国定制的第一颗委内瑞拉卫星起名叫“西蒙·玻利瓦尔”,为通讯卫星。它是2008年10月发射的。该卫星被用来对一些社会项目,包括卫生和教育领域,进行电信支持。“西蒙·玻利瓦尔”号卫星的信号覆盖从墨西哥南部到阿根廷和智利的西半球大部地区 。

2008年10月30日凌晨零时五十三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委内瑞拉的第二颗卫星得名“米兰达”(天卫五)。它是2012年9月发射的。委内瑞拉利用这颗卫星对本国领土进行昼夜观察, 他们每40天一次对国家地理图进行更新。它有助于委内瑞拉加强对地震、洪水、强降水、荒漠化、采矿等方面的观测。

“米兰达”号遥感卫星于2012年9月28日起在太空运行工作。卫星通过4个成像仪,拍摄高清晰的卫星图片,可以为私人企业、国有企业和跨国企业提供可供研究所用的照片。这颗遥感卫星在运行的第一年就发回1.4万张卫星图片,其中有5000张被送到内政司法部、农业部和其它部门使用。“米兰达”号遥感卫星目前由委内瑞拉工程技术人员操控,并与瓜里科州卫星地面测控站和卡洛拉空军基地卫星地面接收站联系。


相关文章:中国的三次通信卫星整星出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东南亚扩大使用覆盖面

年内所有北斗泰国基站将全部建设完成。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东盟其它国家扩展。计划到2016年建成覆盖整个东盟的地基增强系统。下一步是在世界其它地区建设地基增强系统并扩大轨道卫星数量。李德仁还透露,到2020年左右,32颗北斗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将覆盖全球。

2014年6月,在泰国春武里SKP创新产业园展出了3个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示范站。这标志着“北斗”正式进入东盟市场。

据光谷北斗董事长李德仁称,两年内所有北斗泰国基站将全部建设完成。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东盟其它国家扩展。计划到2016年建成覆盖整个东盟的地基增强系统。下一步是在世界其它地区建设地基增强系统并扩大轨道卫星数量。李德仁还透露,到2020年左右,32颗北斗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将覆盖全球。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全球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北斗终端的定位和导航精度、灵敏度和定位速度。中国专家向客户许诺,将能提供厘米级至亚米级精密导航定位。不仅可为大众终端,而且也可为各国石油、电力、农业、交通等诸多行业提供服务。

俄罗斯科学院太空研究所专家罗金认为,中国打算将来凭此接近GPS目前确保的覆盖面和参数。

罗金说:“这绝对现实。任何全球导航系统都应拥有相近的参数。虽然中国最初只打算建造一个地区系统,但是现在他们宣布要走向世界市场。考虑到中国拥有必要的技术基础和资金,有把握说‘北斗’将来能成为全球性系统。”

他认为,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拥有不小的合作前景。罗金指出,合作之所以必要,也是因为目前俄中系统拥有共同的竞争对手——美国的GPS。因此在他看来,明智的选择就是俄中两国加强在这一领域里的合作。例如,可以在俄罗斯的卫星上安装中国的设备或者相反。

俄罗斯航天署不久前透露,实际上俄中双方已经做好签署有关在对方国境内各安装三个本国地面导航站备忘录的准备。很有可能,这仅仅是两国在该领域合作的开始。火箭航天部门消息人士向俄媒体透露,商谈中涉及的卫星数量有可能很大,因为中国伙伴最初建议在俄罗斯境内安装大约十个“北斗”站,覆盖面积从乌拉尔到远东,同时准备在中国境内安装同样数量的“格洛纳斯”站。

格洛纳斯系统和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广阔合作前景,而且格洛纳斯系统更侧重于较北纬度,而中国北斗系统适用于较南纬度。将二者进行互补,可以创建规模最大、最有竞争力的导航系统。”

5月末,巴基斯坦与中国签署了在其境内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的协议。至此,巴基斯坦成为亚洲泰国、老挝、文莱和缅甸之后使用“北斗”的第五个国家。

“北斗”在亚太地区导航市场存在的不断扩大,是中国对美国技术的严重挑战。巴基斯坦和泰国一样,均是美国在本地区的战略伙伴。但无论是伊斯兰堡还是曼谷,都毫无犹豫地选择了中国的“北斗”。

2012年12月末,中国向亚洲国家提出建议,愿就路线、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以及借助于导航卫星发送文字材料提供自己的服务。2013年3月,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巴基斯坦前就已经获知,中国的“北斗”将把GPS排挤出去。所有这些,尚需一年时间来进行细节方面的协商。其中包括,为了提高系统的精准度,将在巴基斯坦建设地面站网络,以便加大信号的强度。

中国系统将不仅在民用领域使用,这一点也得到了的间接证明。巴基斯坦去年年末首次公开宣布对中国的“北斗”感兴趣,而且军方也给出信息,不排除在军事领域使用该系统。军方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解释说,美国与巴基斯坦一旦关系再度紧张,可在任何时间让GPS系统失灵。

俄罗斯地缘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康斯坦丁·西夫科夫这样指出,那些倾向于中国“北斗”的人,与美国相比,对中国要更为信任。

他说:“中国向亚洲国家提议使用‘北斗’,显然是认为他们是自己的盟友。那么,即使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也不会关闭该系统。或者事先商定,该系统将只在和平时期使用。可以说,中国试图借助于此项技术,把这些国家与己相捆绑。美国也是这样运作的。”

不管怎样,中国“北斗”已在亚洲成为GPS之后的第二大精度可达几厘米的系统。据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耶夫谢耶夫估计,在最近一些年中,中美系统将展开激烈的竞争。更大的可能是,两国将把影响范围瓜分掉。

他说:“亚洲国家将平行使用中美系统,也许还将使用其它卫星导航系统。这可以避免被某个系统关停的窘境,比如与中国一旦发生某种冲突。我觉得,其它竞争对手也将与‘北斗’分庭抗礼。与此同时,亚洲国家也不想在该领域完全受制于美国,担心美国人或使用停摆GPS的由头来为己牟利。”

4月末,俄罗斯向中国提出共同发展导航系统的建议。为此正在设立跨国工作组,从事格洛纳斯和“北斗”的技术发展工作。

目前,已经进行了首批磋商。种种迹象表明,双方对建立统一导航信息空间感兴趣。同时,双方还基于格洛纳斯和北斗技术,准备在俄、中及第三国共同发展和推出产品及服务。

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使其有能力向美国的军事优势发出严肃的挑战。但专家们认为,中国的卫星集群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一点也促使北京与俄罗斯在这些方面进行协作。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正式开始在亚太地区提供服务。预计2020年前中国将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任务。

中国的三次通信卫星整星出口

中国的三次通信卫星整星出口。“老挝一号星”是中国第三颗整星出口的通信卫星。中国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对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实现了整星出口。

第一次尼星一号

尼星1号是我国的第一颗整星出口商业卫星,于2007年5月14日由长三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同年7月6日在轨交付尼日利亚用户,但是因为太阳帆板出现故障,于2008年11月11日在轨失效。2009年3月24日,中方与尼方签署合同,由尼星1R接替尼星1号。

尼星一号项目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2004年通过国际公开竞标获得的第一个商业卫星在轨交付项目,也是中国研制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首次出口。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

第二次委内瑞拉一号

2008年10月30日凌晨零时五十三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采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设计寿命十五年。卫星起飞重量五千一百公斤,星上装有十四路C波段、十二路KU波段、两路Ka波段共三个频段二十八路转发器,并载有四副通信天线,输出功率七点七五千瓦。该星最终将定点于西经七十八度赤道上空,覆盖大部分南美地区及部分加勒比海地区。该星在委内瑞拉被命名为“西蒙·玻利瓦尔卫星”,以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拉美独立运动领袖和委内瑞拉民族独立英雄。 

第三次老挝一号星

中国将为老挝发射一颗中国研制的通信卫星——“老挝一号星”,这也将是中国第三次实现整星出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9月25日与老挝政府签署了协议。根据协议,将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一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东方红系列卫星——“老挝一号星”,并在老挝建设卫星地面测控站和地面广播通信网络。

协议规定,中国亚太公司将作为该项目建设阶段的总承包商和商业运营阶段的合作伙伴,与老挝政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卫星运营服务,并以此为平台,向老挝基础电信和媒体领域扩展,成为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卫星通信运营商。

据悉,中国亚太公司与老挝政府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在老挝及周边地区开展卫星应用业务。

 

传闻的第四颗玻利维亚通信卫星

中国计划向玻利维亚出售一枚价值三亿美元的通信卫星,中国将负责制造并帮助玻利维亚将该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尼通信卫星

2009年8月31日17点28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印度尼西亚”(PALAPA-D)通信卫星发射升空,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二次点火后出现异常情况,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09年8月31日17点28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印度尼西亚”(PALAPA-D)通信卫星发射升空,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二次点火后出现异常情况,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帕拉帕―D”通信卫星

  “帕拉帕―D”通信卫星是印度尼西亚卫星通信公司向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订购的,发射成功后将为印度尼西亚、东盟各国及亚洲其他地区提供卫星通信和广播传输等服务。

建造和发射Palapa-D的成本在2-3亿美元之间,其中包括卫星的研发费用、发射费用、发射保险费用、主控站扩容费用以及Indosat公司培训员工的费用。

基于泰利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Spacebus 4000B3平台建造的Palapa-D卫星将比Palapa-C2卫星容量更大,配有24台标准C波段、11台扩展C波段和5台Ku波段转发器,覆盖范围包括印度尼西亚、东盟(ASEAN)国家、亚洲国家、中东和澳大利亚。Palapa-D卫星发射质量将达4.1吨,有效载荷功率为6千瓦,服务寿命15年。建造和发射的成本在2-3亿美元之间,其中包括卫星的研发费用、发射费用、发射保险费用、主控站扩容费用以及公司培训员工的费用。
基于泰利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Spacebus 4000B3平台建造的Palapa-D卫星将比Palapa-C2卫星容量更大,配有24台标准C波段、11台扩展C波段和5台Ku波段转发器,覆盖范围包括印度尼西亚、东盟ASEAN国家、亚洲国家、中东和澳大利亚。Palapa-D卫星发射质量将达4.1吨,有效载荷功率为6千瓦,服务寿命15年。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为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它采用“长征三号甲”为芯级,捆绑四枚液体助推器而成,具有运载能力大、适应性强、继承性好等优点。“长征三号乙”与“长征三号甲”及“长征三号丙”一起,构成中国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适应性最强的运载火箭系列。它们的运载能力可覆盖世界绝大多数应用卫星,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研制成果为中国未来火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发射卫星没能进入目标轨道。

卫星外罩未能正常分离是罗老号发射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此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研究组将承担主要责任。2010年5月罗老号将再次进行发射。根据韩俄合约,卫星外罩的分离部分在业务分担上是由韩国方面负责,俄国主要在宏观上提供技术支持。如果发射失败的责任在俄方,将还会进行两次发射;如果在韩方,只能进行一次发射,因此,罗老明年5月的发射将是最终发射。

 

 

中国制造和发射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因电力故障无法运行

尼星1号是我国的第一颗整星出口商业卫星,于2007年5月14日由长三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同年7月6日在轨交付尼日利亚用户,但是因为太阳帆板出现故障,于2008年11月11日在轨失效。2009年3月24日,中方与尼方签署合同,由尼星1R接替尼星1号。

中国太空计划简介

神舟、北斗、嫦娥、萤火、天宫、夸父……中国重大太空计划简介

神舟、北斗、嫦娥、萤火、天宫、夸父……中国近年一连串重大太空计划的名字,大多出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在这些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科学院今年6月公布的《中国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2030年左右将载人登月并建立月球基地;2050年左右载人飞向更远的行星,可望登陆火星。

神舟:中国载人太空计划

  从1999年以来,共发射七次神舟飞船。前四次是无人飞行,神舟五号首次搭载中国人杨利伟进入太空。

  去年九月发射的神舟七号,共搭载三名太空人,完成太空漫步。神舟八、九、十号目前正在研制,三艘太空船预计将在未来的太空飞行中,与中国自制的太空站衔接。

北斗:中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古人以北斗七星指引方向,中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也取名“北斗”。中国的北斗计划,加上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美国的GPS系统,未来的全球定位系统,将出现四强竞争的局面。

 中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将由30多颗人造卫星组成。根据先区域、后全球的原则,初期将发射10颗左右的导航卫星,首先在亚太和中国上空提供区域定位服务;在2015至2020年间增加人造卫星,建成全球系统。以中国现在的卫星技术水平,地球轨道上两颗北斗卫星的位置,可以定格在几公分的误差范围内,有助于未来建构完整可靠的卫星网路。

嫦娥:中国探月工程

  预计在2007至2017年间,按“绕”、“落”、“回”的顺序,完成卫星绕月、月球车降落、采探月球土壤返回地球三项任务,为将来的探月、登月、驻月预作准备。

  第一步的嫦娥一号前年升空,在绕行月球轨道14个月并搜集大量资料之后,撞向月球定点自毁。

萤火:火星探测计划

 中国古称火星为“荧惑”,“萤火”取其谐音。萤火一号卫星预计今年10月搭俄罗斯火星探测器的便车升空,将在11个月后进入火星轨道,绕行约一年,搜集火星磁场、电离层和地形资料,将是中国探测火星“绕”、“落”、“回”三步骤的起点。

天宫:太空站初级计划

  美、俄、日、欧盟等国共同推动的国际太空站,起初并未邀请中国参与,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系统。

  天宫一号重约九吨,预计明年底发射,将成为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实验室。后继升空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将和天宫一号对接。其后的神舟九号将搭载太空人与天宫一号结合,进行一些实验。与此同时,中国载重25吨的长征五号火箭同步研制(现有长征四号只能载重九吨),配合在海南文昌新建的大型发射基地,将在2020年左右,完成可供太空人长驻的太空站。

夸父:领先全球的探日计划

  取自中国神话“夸父逐日”,这项计划目前仍在构想阶段,利用2012年太阳活动高峰,运载三颗人造卫星,到距地球150万公里外的太阳与地球引力平衡点上,观测太阳风暴等活动。由于这项计划难度极高,中国已邀请德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十多位科学家参与。